桃花零零妖の阳台种菜养花论坛,22万仙子学花卉多肉植物怎么养技巧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返回列表 发新帖

中国传统插花,指尖上的生活情趣。

[复制链接]
那些花儿花艺 发表于 2015-12-24 13:51:28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插花艺术乃人们描绘自然生命、释放自然魅力及人内心世界对自然、人生、艺术与社会生活体悟的媒介,系人们作为修身养性、陶冶情操、点缀生活之技艺也,亦在此简约生活中放松、升华。
    其中中国传统插花艺术更是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呈现了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审美情趣、及审美意识。
中国传统插花艺术重“形”尚“意”,而于其间则喻“意”为先。此与中国传统绘画中的写意画的理念是一致的。  
    秦魁杰曾说:与西式插花相比,中国传统插花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它崇尚自然,师法自然,追求花材的自然之美。无论是早期的佛前供花、民间插花,还是后来的宫廷插花、文人插花,都顺乎花枝的自然生长之势,保持其自然状态下的灵动鲜活,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最高境界。
    中国传统插花虽然崇尚自然,追求花枝自然情趣,但是绝不是自然主义的单纯模仿、抄袭自然或只注重花材在形、色上的自然属性美的展现,而是通过对花材形态特征、生态习性的观察与感受,萃取精华,倾注情感,并采用比兴手法,运用花材的寓意和象征性或谐音、谐意等,借以表达作品的主题内涵与神韵意趣,以有限的形象表达无穷的景外之景、弦外之音,充分表现了构思上丰富的思想文化内涵与深邃的意境之美,这种运用诗的意境、画的构图的创作手法,大大增强了作品含蓄而又回味无穷的艺术魅力与雅俗共赏的多样性,从而形成了其独特的艺术风格与特点。
IMG_3014.JPG IMG_3035.JPG 未标题_全景图3.jpg IMG_3038.JPG
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张超近期也是很谦虚的发微博说道:“清代邹一桂有云“明范允临云:‘不学晋书,终成下品’。有志法古者,留意访求,潜心模拟,方能得其神理。” 想起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王莲英老师常常讲到的,“研今必习古,无古不成今”。虚心向传统文化学习,才能更好地传承中国传统插花这门艺术。”
微信公众号:those-flowers-flower
IMG_2787.JPG

那些花儿花艺 发表于 2015-12-26 12:08:29 |显示全部楼层
据了解
中国有文字记载的插花艺术历史可追溯到三千多年前,《诗经·陈风·东门之扮》中云:“视尔如荍,贻我握椒。”这种以花为媒的表达被视为插花的原始形式。传统插花艺术在唐宋达到繁荣时期,“为怜寂寞空山里,唤人诗人几案来”,宋代诗人杨万里道出了当年文人插花之风雅;而明代可谓是中国插花艺术的成熟期,“数枝月影带斜阳”,一脉相承地追求格调和意境,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最后.JPG
起源:视尔如荍,贻我握椒
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记载了青年男女相爱时采摘花枝互赠以表达爱意,这可能是最早的应用了,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诗经》所收诗歌产生于公元前470年以前的商周到春秋时期。在《诗经·郑风·溱洧》中有男女手持兰花到溱河洧水去修禊、嬉戏的记载,临别时还互赠芍药。这种大型的宗教活动集春游、男女择偶为一体,都是以花为媒介。类似的情形,《诗经·陈风·东门之扮》中也有记载,如“视尔如荍,贻我握椒”,意即我看你像锦葵花般美丽,你就送我一把香花椒。这些都可视为插花的一种原始形式。人们在生产活动中很早就与花为伴,民间老百姓认为花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美物,花使人产生信赖、安慰的感受,能互相沟通,所以人们喜欢把花(叶)作为护身符,戴在身上,认为可以驱魔祛邪,获得平安。后逐渐发展为一种装饰,意在表现自己的美丽迷人,互相赠送以示爱慕和思念。这是一种自发的行为,虽然其中渗有一些迷信色彩,但非因某一种宗教而起,只是人们对大自然的喜爱和对冥冥宇宙的神秘感而产生的心理反应。

在中国,远在佛教传人之前,民间就有用花卉祭祀和赠花的风俗。再后,屈原的《楚辞·九歌》有:“瑶席兮玉瑱,盍将把兮琼芳。”即指在神座前放置成束的鲜花,这已接近插花的形式。《楚辞·山鬼》形容山神披花带绿,且折香花以寄思:“披石兰兮带杜衡,折芳馨兮遗所思。”在《思美人》中屈原虽是借题发挥,但也说明当时的人早已有折花枝来玩赏的风气。“大薄之芳兮,搴长洲之宿莽,吾不及古人兮,吾谁与玩此芳草。”又如晋人陆凯的梅花诗:“折花逢驿使,寄予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将友人相赠的花枝,插于盛水器皿中,这是顺理成章的事,这正是狭义概念的插花艺术的起源。而这些都在佛教传人中国之前便已存在的。

佛教传入中国较晚,据史料记载,西汉张骞出使西域,始闻有浮屠之教(即佛屠),至东汉,天竺僧人迦叶摩腾和竺法应汉使者的邀请于公元67年来到洛阳,明帝为他们建筑了白马寺,请他们翻译经典,才开始了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到了南北朝,佛教大为流行。插花便成为佛事活动中的供养物之一。南北朝时期《南史》中记有:“晋安王子懋,字云昌,(齐)武帝第七子也……年七岁时,母阮淑媛尝病危笃,请僧行道,有献莲花供佛者,众僧以铜罂盛水,渍其茎,欲华不萎。”这就是早期的佛教供花形式。就这样,插花在佛教仪式中延续下来,在民间中逐渐发展。很长一段时间插花都带有浓郁的宗教色彩,此后文化艺术思想突破了汉代的束缚,表现出超脱世俗、陶冶于自然美的新风尚,出现了手持秉花、佩戴襟花、发髻插花等多种日常装饰形式,插花也开始追求造型上的艺术美。

唐宋:为怜寂寞空山里 唤入诗人几案来
唐代是中国相对繁荣稳定的一个历史阶段,插花也欣逢盛世,得以流行。插花不再局限于民间的采取闲花野草随便装点,也不局限于佛前的供花,而已进入宫廷,成为宫廷喜庆不可缺少的装饰物。唐章怀太子墓出土壁画就有瓶花、石山的图像,从中可以窥见插花在唐代宫廷已成一种风气。当时文化兴盛,绘画、诗词文学已发展到一个为后世所瞩目的阶段。文人雅士喜
爱作画、吟诗、赏花。文人插花便从这时盛行起来。 IMG_2748.JPG
IMG_2964.JPG
IMG_3020.JPG

扫扫了解更多
公众微信二维码大.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那些花儿花艺 发表于 2016-1-5 15:31:46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传统插花中“盘花、缸花、碗花、篮花”是以剑山来固定花枝。而插制“瓶花、筒花”,则使用“撒”来定枝,用木本植物的枝条做成“一”字、“十”字、“Y”字、“井”字固定在器口,将器口分成不同小格再插花于小格中。

下面以折枝固定法、夹枝固定法具体介绍撒的做法:
折枝固定法:有些花卉枝条比较硬直,不易弯曲,如枇杷、枫、松和贴梗海棠等;有些花卉形态有缺陷或固定时有困难,又不宜用金属丝绑扎,可采用折枝的方法处理。折枝固定造型,就是将花枝的某个部位折裂,但不能过分,以不断裂、稍有弹性为好。方法是用双手握枝,两拇指抵于折口处,双手用力弯曲枝条。如果枝条的韧性较强,弯枝后依然反弹回原位,可以在折口弯曲时嵌入小石子或小木块,防止折枝复位。

夹枝固定法:花枝插入花瓶时,常会出现移动和不入位的现象,令插花作者伤脑筋。为了将花枝牢固地插在花瓶里,应根据花材的具体情况,分两种方法解决。一种方法是采用横枝夹缚固定。在需要插入的木本花枝尾部,作纵向剪切一豁口,夹上一段小枝。花枝与小枝呈十字交叉状,然后插入瓶中,使花枝与花瓶有三个支撑点,达到固定目的。另一种方法是采用直枝夹缚固定。其夹缚的枝条呈纵向,附枝长度根据花瓶深度确定。附枝上部伸出较短,能绑住花枝即可,另一头较长,一直伸到花瓶的底部。这种方法最适宜在长花瓶和剑筒中使用。

文化象征:借花言志寓情于花
中国传统插花虽然崇尚自然,追求花枝自然情趣,但绝不是自然主义的单纯模仿、抄袭自然或只注重花材在形、姿、色上的自然属性美的展现,而是通过对花材形态特征、生态习性的观察与感受,萃取精华,倾注情感,运用花材的寓意和象征性或谐音、谐意等,借以表达作品的主题内涵与神韵意趣,以有限的形象表达无穷的景外之景、弦外之音,充分表现出构思上丰富的思想文化内涵与深邃的意境之美。中国传统插花讲求意境,寓意于花,注重花材所表达的内容美,讲究借物寓意,以形传神,内涵丰富多彩,意境含蓄深远,耐人寻味和遐想,表现诗情画意,以秀丽多姿、清雅绝俗见长,这是西方插花乃至于其他插花中所没有的。人们赋予花木象征的含义,借花言志或抒发情怀,寓情于花。自古以来,人们将对各种植物的形态、习性方面的认识和感受变成神话、传说、诗歌以及特殊的语言流传下来,久而久之便形成了各种植物的象征性和花语寓意。如:竹子,历来被中国人视作“全德君子”,因为竹有节,节代表人的“气节”和“骨气”;竹中空代表人的“虚心”;竹根盘根错节,非常稳固,代表人的立场坚定,不似墙头芦苇随风倒……因此人们不仅喜欢竹子青翠挺拔的外貌,更崇敬其高凤亮节、虚怀若谷、雨打不折、风吹不倒的品格。竹子由此人格化,说明人们追求的是虚心好学、坚忍不拔、坚贞不屈、不媚世、有气节等品德和情操。渐渐地,人们便把竹子的这些美好印象和感受加以人格丰富和深化,变成花语了。

十大名花是我国有悠久历史的栽培花卉,是花文化的主要载体,具寓意和象征性。如牡丹:花大色艳、雍容华贵,象征繁荣富强,幸福安康。梅花:傲风雪、斗严寒,象征坚贞不屈。菊花:傲霜怒放、不畏寒霜,象征不屈不挠、吉祥、长寿。月季:色彩丰富、品种繁多,象征爱情、高贵、热恋、吉祥、长寿。杜鹃:花繁叶茂、绮丽多姿,象征繁荣、幸福。兰花:风骨高洁、文雅端庄、幽香四溢,有“真君子”之寓意,象征高雅及文士品格。荷花:花叶清秀、花香四溢,迎骄阳而不惧,出淤泥而不染,象征清白和高洁。茶花:叶片浓绿亮丽、花朵艳丽缤纷,象征谦逊、美德。桂花:清雅高洁、香飘四溢,象征荣华富贵、友好、吉祥、荣誉、“折桂”。水仙:高雅脱俗、香飘馥郁,象征纯洁、吉祥。

日本的花道以池坊流历史较为悠久,具有五百多年的传统,是中日文化的混合体。中国文人插花对日本插花影响很大,特别是明朝的《瓶史》一书传到日本,为许多人所揣摩研究,形成和发展了很多插花流派。同时,日本插花于艺术理念上吸取了中国儒家思想。例如,把三个主体花枝看成是天、地、人之宇宙;又如,创办于明治时代的未生流,崇尚自然,富于写实手法,其中包含了中国的阴阳五行思想。日式插花以花材用量少、选材简洁为主流,它或以花的盛开、含苞待放代表事物过去、现在、将来。

日本人强调花与枝叶的自然循环是宇宙永恒的缩影。他们的意境宽宏,内涵深邃。从事的不论是中国插花、日本插花,都属东方插花的范畴,它们都是以线条的变化为主,表现出东方人的细腻、富于内含的审美特点与文化。

PIC_20151007_103806_EFB.jpg



中国传统插花拥有3000年悠久而灿烂的历史与辉煌的成就,2008年中国传统插花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中国传统插花的普及和传承迫在眉睫,广西南宁那些花儿花艺有限责任公司针对插花业内人士及喜爱插花艺术的业余爱好者开设中国传统插花之六大容器初、中级培训班,授课教师是中国花艺界大师、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张超老师亲自授课。在这里您可以一睹名师的风采,成为名师的弟子,课程涵盖中国传统插花艺术的特点,技法、构思方式及表现技巧,培养学员专业的花艺技能水平和市场竞争力,在短期内掌握中国传统插花艺术的精髓,将传统插花的理念与现代花艺相结合,应用于现代家庭装饰及各种社交礼仪场合的装饰及布置。现将具体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培训内容:基本形式在六大容器中的应用。容器用以烘托和陪衬造型,这在东方式插花中尤为重要。容器成为立意构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烘托主题,强化意境都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容器的选择和使用对作品的成败影响甚大。但是不同类型的容器有不同的表现效果与不同的使用方法与技巧,按中国传统插花中使用的容器归纳,主要有六大类容器的插花,本次培训以基本构图为主线,以六大容器为载体,以实际应用为目的进行教学,面向广大花艺爱好者;
课程主要内容:
1.讲授4个基本图形技法(直立式,倾斜式,水平式,下垂式);
2.讲授6大容器应用技法(瓶花,盘花,碗花,筒花,篮花,缸花);
3.优秀插花作品赏析;
4.传统花卉文化知识,花材植物的辨识鉴赏.
首期助理讲师——杨雨轩( 东方撒艺中国传统插花传承人;国家插花员技师;美国花艺学院国际花艺设计师;亚洲AFDU花艺师联盟会员)   
文化周活动期间,传统插花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东方撒艺校长张超,分别以佛前插花、文人插花、茶席插花、插花摄影和绘画、撒艺等主题,做了精彩的演讲。张超作为非遗传承人,一直致力于传承和推广中国的传统插花艺术。
课程说明:
本期初级班连续8天,由北京插花艺术家.国家非遗传承人张超校长主讲,通过授课演示.课后点评.学员互动的形式,学员将掌握基本的传统插花应用技法和创作能力,并能为个人的经营事业提供坚实的理论与实践基础.
适合学员:适用于零基础爱好者.花卉业者.设计师等各类学员.
报名有关事项:
学费
1.初级班(全程班)课程学费7800元;
2.此次课程为广西分校首期开课,学费优惠价格为6800元(第二期起恢复原价),在公告发出十日内报名并缴费可再享优惠300元和赠送剑山及花器;
3.报名以缴费确认为准,座位顺序按报名先后排序;
报名须知
1.上午10:00上课,至下午5:00左右;
2.学费中包含:培训费.花材费.器材费.书本费和学校证书费;
3.所有学员报名任意一期学习班后,一年内不限次免费复课学习(仅需另交纳花材费).复课的学员只需交纳1000元材料费;
4.培训考核合格后,颁发东方撒艺传统插花艺术培训学校证书;
5.经过考核合格的学员,学校可另外颁发国家统一认证的<插花员职业资格证书>,学员需另交纳认证费;
6.报名以成功缴纳学费为准;
7.入学新生,请提交本人身份证复印件和2张2寸照片。

那些花儿花艺公司地址:广西南宁市壮锦大道33号颐和新园大酒店湖岸别墅拾贰号那些花儿

1、咨询和报名方式:
①那些花儿花艺:18877100600, 微信号:nnnxhe2008
2、微信公众号:那些花儿花艺    those-flowers-flower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种菜论坛
种菜
阳台种菜
花盆种菜
养花论坛
花卉怎么养
养花知识
养花技巧
多肉论坛
多肉植物
多肉植物怎么养
多肉品种
园艺论坛
花卉图片大全
专业养花网
阳台种菜论坛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